2015级草业科学野外实习日志(三)——牧草与饲料作物栽培学
发布时间:2018-07-24
字体大小
T
|T
随着《草类作物育种与生物技术》实习的结束,我们迎来了《牧草与饲料作物栽培学》实习。谢文刚老师在离开之前,为了给我们改善伙食,还亲自下厨为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他用简单的食材为我们做出了鲜美汤羹,如意料中一样受到大家的欢迎,不一会儿就被吃光了。
7月18日早晨,在张建全和杨惠敏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测定和茎叶比测定》实验。天公作美,既没有艳阳,也没有下雨,一切都那么恰到好处。穿梭在苜蓿地里,剪下草样,青草的香气还留在指尖,而等样品烘干后,整栋楼都飘散着苜蓿的香气,自然的气息充斥着所有空间。之后,我们进行了《优良栽培牧草形态特征识别》和《优良栽培牧草生育期观测及特征描述》实验。此时,阳光虽已倾洒而下,但我们也都已全副武装,丝毫不惧这热情的阳光。平时在我们眼里只有绿色的植物现在有了万般姿态,就好像人一样,每种牧草都有它的独特之处。这时候,我们才发现“草”这个字是多么变化多端,且饱含深意。
下午,又是一个好天气。午休后的我们精力充沛,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牧草作物间作和混播试验。翻土、平整、划区、播种、开沟作垄,我们对工具的使用由最开始的生疏到播种时已经十分娴熟,最后更是得心应手。播撒下一粒粒的种子,此刻的我们都是辛勤的耕耘者,期待着种子能快快破土而出,也幻想着收获的喜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也坚信着洒下的种子一定会结出果实,不管那时的我们在哪里。
晚饭后,大家一起在树下纳凉吃瓜,眺望星空,好不惬意。这是来到这里的第四天,但我们仿佛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很久,对周围的环境也已十分熟悉,这里的蓝天、白云、星空和植物们,也都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7月19日,又是晴朗的一天。8点整,大家来到试验站的储存室了解农业工具。杨惠敏老师以风趣幽默的讲解方式,从农具的历史、变革的发展角度,带我们认识了古老的农具,如锄头、铁锹、耙子等,到现代化农机,如拖拉机、播种机、旋耕机、施肥覆膜覆土机等。也有同学在试验站站长李峻成老师的指导下,亲身驾驶了拖拉机,体会了现代农机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我们最大的感触是,简单的农业工具传承了中国几千年的农事更替,也见证着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我国的农业从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的转变是国家日益强盛、人民的生活日益美好的又一体现。
之后,我们进行了《西峰区常见田间杂草的识别》实验,张建全老师给大家讲解了常见田间杂草的种类、习性以及识别小窍门等。试验前,我们还有点不以为然,毕竟书本上有介绍杂草的习性等,但真正到地里,大家才发现自己不会识别杂草,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农田里。小小的一块草地之中,竟生长着几十种杂草。它们形态各异,枝条、茎秆、根系都有很大的不同,正是大自然生物多样性的明证。
大自然是如此的伟大,它让每一个物种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这些物种和环境又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读书人不仅要仰望星空,还要脚踏实地,作为农学相关专业学生,不能只学习书本知识,还要下到农田里,看看实际和理论的联系和区别,真正掌握知识。
试验结束后,我们抓紧时间写实习报告,巩固所学的新知识。晚饭后,我们三五成群,有的打篮球,有的聊天,有的在空地上看星星,为这美好的一天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