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论》及《伤寒论》学习之一
秦兵芬:“今举经中言病从脾胃所生,及养生当实元气者条陈之。”,现在拿出《黄帝内经》里有关脾胃失调导致疾病,以及补益元气养生的相关论述,一条一条陈列出来给大家。
《生气通天论》云: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干净的天气没有雾霾,空气很好,人就志意治。“治”,和顺、调和。“意治”,人的精神正常。在《黄帝内经》里“志”与“意”不同。“志”“意”“思”“谋”“虑”都是有特指的,与现代心理学里面讲的都是有对应关系的。“意”讲的是知觉、认知。比如被东西扎一下感觉疼,摸一下这个东西有多长,摸上去是凉的,综合起来就能判断是被针扎了,这就是“意”。“志”,记忆。
“顺之则阳气固”,养生时顺应四时自然,则人体的阳气就坚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贼邪”就是强烈的六淫之邪外邪来了也伤害不了你,因为阳气是固密的。“此因时之序”,这是顺应了时节变化的缘故。
黄海宁:所以《内经》中说的古人顺应四时养生也同样的理论?
秦兵芬:书中曰“故圣人抟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病从脾胃生者一也”抟”,抱团,精神不能分散,要聚集在一起。“服”,顺服,要顺应天气。水土不服,就是指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通神明”,和各种变化有机地自然地保持和谐。“神”,看不见的变化;“明”,看得见的变化,“变化莫测谓之神”。太阳早上出来,夜里落下,在夜里就叫“神”,早上一出来就是“明”。所以一天里面只有在早上才用“黎明”,中午晚上都没有叫“明”的。所以,“明”是看得见的变化,“神”就是看不见的变化。很多人把“神”解释成神灵,这是错误的。古人说得很清楚,看得见、看不见的一切变化,圣人都能够与之相通,能够聚精会神,能够顺应天气的变化,就能通神明。“失之内闭九窍”,没有做到就会“内闭九窍”,九窍是指眼、耳、鼻、口、舌、二阴,是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孔窍。“外壅肌肉”,肌肉的气血不流畅。“卫气散解”,卫气就耗散了。“此谓自伤”,这叫作伤害自己。“气之削也”,气变少了。一个粗的东西要变成细的,就要用刀削它。“肖”,本义是由大变小。比如“肖”加个“刂”,就是“削”,加一个雨字头是“霄“,消失的“消”本意指水越变越少了。“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阳气处于过劳的状态,张扬出来,就容易耗散。同时,人体的精气也耗散。“辟积于夏”,就是阳气精气不能在先天得到培养聚集。“煎”,热。“厥”,气机紊乱。内热导致人气机紊乱,出现“煎厥”这一类疾病。“目盲耳闭,溃溃乎若坏都”,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到。这是什么病呢?夏天的低血压,严重就“溃溃乎若坏都”。国家最聚集的地方是首都或大都市,在人体就是头,如果出现问题,头脑不清醒了。“故苍天之气贵清净”,空气以清净为好。“阳气恶烦劳”,阳气害怕烦劳,一烦劳就生病。“阳气不足”是脾胃失调导致的第一类疾病。
版权所有 BET体育365投注官网 - 澳门bet356体育在线官网
0773-6790095(急诊科)、0773-6790161(预约挂号)
glzxyjhyy@163.com
Designed by 信息科.LNX | 桂ICP备18003305号
桂公网安备 450305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