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肛肠病论治方法撷要

发布时间:2021-11-25 来源: 浏览量: 字号: 字号 字号增大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本草纲目》肛肠病论治方法撷要

我国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 一生著书甚丰, 惟《本草纲目》饮誉中外, 该书载药1892, 附方1096, 虽为药学巨著, 然论载内容涉及临床各科,亦不乏对肛肠疾病诊治方法之论述, 载治疗肛肠疾病的方剂竟达200余首之多。笔者搜隐索微, 仅就所涵肛肠病之论治方法, 试作探讨。

1 丸散汤药种类多端, 疗痔漏肠风

《本草纲目》中论及治肛肠疾病方法殊多, 药物种种, 然以复方的汤、散、丸剂最为多见。如论及治疗脏毒痔漏服用檗皮丸”, 其曰: “脏毒痔漏, 下血不止, 用黄檗( 刮净) 一斤, 分作四分。三分用酒、醋、童尿各浸七日, 洗晒焙, 一分生炒黑, 为末, 炼密丸梧子大。每空心温酒下五十丸, 久服除根”( 卷三十五·檗木) , 用之以解毒止血; 《卷十八· 》中又载: “如圣散, ( ) 肠风痔漏, 用萆 、贯众( 去土) 等分, 为末。每服三钱, 温酒空心服之”, 取其祛风利湿、清热解毒之效; 时珍对痔漏病久的治疗亦有论述, 在《卷十五·木贼》中云: “肠痔下血, 多年不止, 用木贼、枳壳各二两, 干姜一两, 大黄二钱半, 并于铫内炒黑存性, 为末。每粟米状饮服二钱, 甚效也”, 李氏寒温并用, 巧治各种慢性痔疾出血; 对长期肠风痔漏, 脱肛泻血, 面色萎黄, 积年不瘥者”, 亦可用泻血萎黄方以温脾摄血, 白术一斤( 黄土炒过, 研末) , 干地黄半斤( 饭上蒸熟) , 捣和, 干则入少酒。腕梧子大。每服十五丸, 米饮下, 日三服”( 卷十二·) 。此外, 尚有百部丸、陆一峰檗皮丸( 卷三十五·檗木) 等单方验方。上述口服诸方既有前人之经验搜载, 又有李氏增补之新方, 可谓是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 丰富了痔漏疾病的治疗方法。

2 熏洗坐导方法各异, 治肠痔肿痛

《本草纲目》对熏洗之法治疗肛肠疾病有详细论述, 《卷十三·苦参》中云: “下部漏疮, 苦参煎汤, 日日洗之”; 《卷十四·蛇床子》载: “痔疮肿痛不可忍,蛇床子煎汤熏洗”; 《卷十四·假苏》又曰: “痔漏肿痛, 荆芥煮汤, 日日洗之”; 《卷二十六·葱》亦曰: “肠痔有血, 葱白三斤, 煮汤熏洗立效。此外尚有用马齿苋、胡麻子、鱼腥草、槐花、木鳖子、冬瓜汤、藩篱草、五倍子等单味药熏洗的具体描述。李氏根据病情, 择选不同单味药物进行熏洗, 方法竟有数十种之多, 主要目的乃祛湿、清热、解毒、消肿、止血。《本草纲目》中亦有几味药同用煎煮或浸泡熏洗的记载, 五痔肛肿, 久不愈, 变成瘘疮, 用鸡冠花、凤眼草各一两,水两碗, 煎汤频洗”( 卷十五·鸡冠) ; “肛门肿痛, 马齿苋、三酸叶草等分, 煎躺熏洗, 一日二次, 有效”( 卷二十七·马齿苋) 。多药混用, 取其所长, 协同发挥疗效。时珍运用坐导及烟熏之法治疗肛肠疾病, 亦有论述, 肛门肿痛, 生苎麻捣烂, 坐之良”( 卷十五·苎麻) ; “痔疮肿痛, 芥叶捣饼, 频坐之”( 卷二十六·) ; “下部痔疮, 掘地做小坑, 烧赤, 以酒沃之, 纳吴茱萸在内坐之。不过三度良”( 卷二十五·) ; “痔漏肿痛, 以马兜铃于瓶中烧烟, 熏病处良”( 卷十八·矛马兜铃) 。可见, 《本草纲目》熏洗坐导等外治方法治疗肛肠病症, 真可谓独特而详细, 且方法简便易行,值得总结探讨。

3 敷贴点涂温熨外治, 去痔肠顽疾

李氏除上述熏洗坐导方法外, 尚有点涂敷贴温熨等外治之描述, 既有单味又有复方, 痔疮肿痛,孩儿茶、麝香为末, 唾津调傅”( 卷七·乌爹泥) ; “外痔肿痛, 黄丹、滑石为末, 新汲水调, 日五上之”( 卷八·铅丹) ; “痔疮肿痛, 铅白霜、白片脑各半字, 酒调涂之, 随手即效”( 卷八·铅霜) ; “痔疮热肿, 鸭觜青胆矾煅研, 蜜水调傅, 可以消脱”( 卷十·石胆) ; “外痔肿痛, 白头翁草, 以根捣涂之, 逐血止痛”( 卷十二·白头翁) ; “鸡冠痔疾, 黄连末傅之, 加赤小豆末尤良”( 卷十三·黄连) ; “内痔不出, 草乌为末, 津调点肛门内, 痔即反出, 乃用枯痔药点之”( 卷十七·乌头) 。上述点涂调敷方法颇为多见。此外, 药物贴敷亦有详述, 谷道生疮, 荇叶捣烂, 绵裹纳之下部, 日三次”.( 卷十九·■) ; “痔疮肿痛, 石葫芦捣, 贴之”( 卷二十·石葫芦) ; “诸疮痔漏, 久不结痂, 用生姜连皮切大片, 涂白矾末, 炙焦研细, 贴之勿动, ”( 卷二十六·生姜) 。如此众多的外敷点涂的不同方法, 旨在消肿、止血、清热、散瘀、镇痛, 有些可谓是枯痔疗法的雏形。此外, 时珍论载温熨的方法与当今物理疗法相似, 痔疮肿痛, 用枳壳煨熟熨之, 七枚立定”( 卷三十六·) ; “虚冷脱肛, 石灰烧热, 故帛裹奏, 冷即易之”( 卷九·石灰) 。运用温熨之法以活血止痛, 温阳通络。李氏所论外治疗法, 方法多端, 临证可根据病情择宜选用, 有的放矢。

4 诸法合用相得益彰, 消肛肠诸症

  对肛肠疾病的治疗, 时珍又登载了多法合用的方法。如先熏后涂: “痔疮肿痛, 先以皂角烟熏之, 后以鹅胆汁调白芷末涂之, 即消”( 卷十四·白芷) ; “肛门痔痛, 用木鳖仁三枚, 乘热先熏后洗, 日用三次, 仍涂少许”( 卷十八·木鳖子) ; 先洗后灸: “野鸡痔病,先以槐柳汤洗过, 以艾灸上七壮, 取效”( 卷十五·) ; 先熏洗后敷贴: “痔疮肿痛, 连翘煎汤熏洗, 后以刀上飞过绿矾入麝香贴之”; “痔漏肿痛, 无名异碳火煅红, 米醋淬七次, 为细末, 以温水洗疮, 绵裹箸头填末入疮口, 数次愈”( 卷九·无名异) ; 内服与外用相合: “痔漏出血, 香白芷为末每服二钱, 米饮下, 并煎汤熏洗”( 十四卷·白芷) ; 坐导与熏洗相参: “痔疮作痛, 用盆盛沸汤, 留一孔, 用洗净韭菜一把, 泡汤中,乘热坐孔上, 先熏后洗, 数次自然脱体也”( 卷二十六·) 。上述多法并用, 既可相互制约, 减其不适, 又可加强疗效, 从而共同发挥清热、解毒、祛湿、消肿、止痛、止血等不同疗效。上述方法至今仍不失为临床的有效方法。

总之, 《本草纲目》虽不为肛肠疾病治疗之专著,然所论载有关肛肠疾病之治疗方法, 实为精详, 其精辟论述为中医肛肠疾病治疗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们认为, 这一宝贵内容对当今肛肠疾病诊治研究的进一步开发, 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