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新增兼职教授3名

发布时间:2019-12-31 字体大小 T |T

近日,学校发文,聘任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谭支良、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庞永珍研究员与卜登攀研究员为兼职教授。截至20191231日,学院共有兼职教授55人、萃英讲席教授14人、客座教授26人。

2019年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共新增兼职教授6人、萃英讲席教授3人、客座教授1人。

 

谭支良,二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草食动物营养生理与代谢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基金国际合作重点、国家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共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SCI 收录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40余篇。2005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科技部2017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和2019年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兼任联合国国际原子能组织农业项目科学顾问,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副理事长。廖空太,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研究员、局长。长期从事旱区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级项目5项,主持甘肃省科技项目9项。研究成果在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庞永珍,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利用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1999年获西南大学生物学教育学士学位;2002年获西南大学植物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西南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2005-2010年在美国Noble Research Institute做博士后。2010-2017年中国科学院北方资源植物重点实验室担任资源植物次生代谢与调控课题组组长。长期从事豆科牧草分子生物学和遗传改良研究,特别是在豆科牧草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与调控上取的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包括首次在植物中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原花青素糖基化的关键酶基因,阐明了豆科模式植物蒺藜苜蓿中原花青素的理化特性和积累规律,鉴定了一系列参与和调控豆科牧草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和调控的关键基因。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中科院STS项目等多项科研任务。在PNAS Plant Physiology,和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等植物学主流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8项。培养研究生11名。兼任中国草学会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植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

 

卜登攀,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会理事,中国农业科学院(CAAS)与世界农用林业中心(ICRAF)农用林业与可持续畜牧业联合实验室主任,中爱奶业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科技部国际奶业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加拿大动物科学杂志(Canad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副主编,真菌学研究杂志(Studies in Fungi)副主编,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副秘书长,中国奶业协会国际奶业专委会主任,美国奶业科学学会会员。主要从事粗饲料资源开发评价与高效利用、奶牛营养代谢与调控、奶牛提质增效健康饲养技术集成与示范等方面的研发工作。主要从事粗饲料资源开发评价与高效利用、奶牛营养代谢与调控、奶牛提质增效健康饲养技术集成与示范等方面的研发工作。承担各类省部级课题20余项,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第十四届中国专利创新优秀奖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1项,参与完成2项农业部鉴定的科技成果、主持制定农业行业标准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著作权2项;出版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ISTP收录100余篇,培养毕业研究生3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