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革命精神 传承科学精神——草地农业科技学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实践师生心得综述

发布时间:2019-10-27 字体大小 T |T

按照《草地农业科技学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施方案》,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党委充分利用野外台站及其周边红色教育基地优势,认真筹划,积极组织以“两个传承”(革命精神传承和科学精神传承)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分别于9月26-27日、10月8-10日、10月16日组织了200余名师生分赴临泽试验站、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庆阳试验站、环县试验站、南梁革命纪念馆、景泰实验站、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进行了参观和学习,为台站配发了主题教育系列学习材料和《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草业琐谈》《王栋传记》等学习材料,通过参观和实地考察、调研,党员干部、广大师生畅谈心得,为学院发展出谋划策。现摘要部分师生心得,提供各支部组织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参考。

  一、党组织引领

为了学习参观调研取得圆满成功,学院党委组织并成立临时党支部,负责活动组织一应事务。确定旗手、摄影负责人,并制定几点要求共同遵守:1.一切行动听指挥,严格按照时间要求行动,不擅自行动;2.保管好自己贵重物品,带好身份证件,党员全程佩戴党徽;3.遵守红色教育现场纪律,认真听讲解,参加相关活动并提供学习心得、感言;4.党员领导干部做好调研并按调研提纲及时准备相关调研报告;5.出门在外安全第一,互帮互助,加深友谊。通过临时党支部的组织形式,让师生党员、群众能够感受到党组织随时在身边,随时准备好为大家服务,通过唱红歌、讲沿途各地风土人情、历史故事、建设成就,以老一辈革命家、科学家的故事,激励师生。

  二、临泽试验站-高台烈士陵园教育实践纪实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党委组织的继承革命传统,发扬科学精神教育实践,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要的系列实践教育之一。本次活动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为起点,高台县红色记忆博物馆—毛泽东像章馆为终点,途经红军槐、董振堂军长殉难地、“九九归一”雕塑、红军营。一路上,参加体验活动的党员干部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昂首阔步,进行徒步行军体验,最后到高台红色记忆博物馆—毛泽东像章馆接受中共党史教育,并在红军营体验了红军餐。

在红军槐前,讲解员讲述了红五军张护士长牺牲的故事。红军槐已有340多年的历史,1937年1月年仅15岁的红五军张护士长,被马家军用七寸长钉,活活钉死在这棵槐树上,这颗槐树也被高台人民称之为“红军槐”。

在董振堂殉难地,讲解员讲述了董振堂军长牺牲的故事。董军长是宁都起义的主要组织者,长征时是红五军团的军团长,被誉为“铁流后卫”,三军会师后,担任西路军第五军军长,最后战死在高台,头颅被马匪悬挂在城楼示众,牺牲时42岁。毛主席在延安宝塔山下召开的董振堂军长追悼会上称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叶剑英元帅留下了“悬眼城楼惊世换,高台为你着荣光”的佳句。2009年9月,董振堂军长被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在红军营,讲解员讲述了张力雄将军负伤被高台人民群众营救的故事,并在红军营体验了红军饭。张立雄将军负伤落难后,被高台县居民冒死营救,重返革命队伍,建国后曾任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参谋长,被授予少将军衔,时年106岁,被誉为“全军健康老人”。

在高台县红色记忆博物馆—毛泽东像章馆,讲解员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学习重温中国共产党历史。从毛泽东同志诞生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再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每个时期、每个重大历史事件都有毛泽东像章作见证,每一枚像章都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历史画卷,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通过这些像章和红色藏品,让党员干部师生学习重温中国共产党历史,缅怀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把中国共产党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奋斗、众志成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高台是一块红西路军先烈鲜血浸染的热土,红色文化资源厚重,是党员干部忆初心、悟初心的理想之地。“寻足迹、听习语、守初心、担使命”——“红色高台·初心忆站”红色革命精神主题教育培育体验活动,是甘肃西部红色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为各级党组织量身打造的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课堂。体验活动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以传承红色基因为目的,以党员干部为主要培训对象,依托高台县现有的红色教育基地和正在挖掘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十个一”(聆听一段习近平总书记高台考察时的讲话,走一段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红军路,穿一次红军衣服,祭一次红西路军先烈,唱一首红军歌谣,看一场红色影片,吃一顿红军饭(餐),参观一次红军遗迹,体验一回红军生活,接受一次中共党史教育)为主要内容,通过这种载体形式,目的是把习近平总书记“讲好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西路军的故事”和“红色传统教育,要常学常新”等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以此激励党员干部时刻牢记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高台县打造成党员干部忆初心、悟初心的示范基地和忆站。

师生们同期参观了临泽试验站,听取了站长朱万合、青年研究员贾倩民、张程等老师的讲解,建设中的智能青储玉米检测系统、智能温室以及智能育种基地……快速而现代化的发展,令人叹羡不已。以共和国最美奋斗者任继周院士、全国劳动模范南志标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的高远战略眼光,引领着几代草业学人坚守奋斗精神,给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教育课。我们的老师那种奋斗精神、执着精神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与红色革命精神一脉相承,相信对每一位参加者都是一次心灵的撞击、灵魂的洗礼。

  三、庆阳试验站-南梁红色教育基地-环县试验站教育纪实

10月8日-10日,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师生60余人奔赴庆阳-南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一路上欢声笑语,同车的老师们各个争相献唱经典红歌,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并为我们介绍沿途的地貌特征、人文历史与特色小吃,我们就这样怀着满心欣喜地上路了。

途中,张金林教授特意为我们介绍了他的故乡泾川县,他说:“泾川县是王母故里,佛宝圣地,古代先后为安定郡、泾州,1913年改为泾川沿用至今。作为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第一重镇,这里也石窟林立,著名的有南石窟寺,早于敦煌石窟。泾川东边有大云寺和王母宫山,于1964、2012、2013年,三次在大云寺附近发现舍利子,一时名扬四海,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多次滚动播放,《国宝档案》制作节目数期;王母宫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是史料记载最早的西王母文化发祥地,在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午,草地农业科技学院一行到达庆阳试验站,听取了沈禹颖、李竣成、常生华等老师和在试验站进行科学试验的同学们的讲解,了解了该试验站建站38年来的历程及发展现状,同时参加并见证了“甘肃庆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揭牌仪式。

第二天上午,草地农业科技学院一行站在南梁革命烈士纪念塔下重温入党誓词,并参观纪念馆。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辟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了管辖着18个县广大区域的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在反“围剿”斗争中,陕甘边、陕北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陕甘革命根据地。这块“硕果仅存”的红色区域,成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以红二十六军战斗历程为主线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发展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在如火如荼的斗争岁月中,陕甘边党政军民用鲜血和生命培育和铸就了伟大的“南梁精神”,彪炳史册,光耀千秋,革命先烈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位师生。

10月9日,草地农业科技学院一行驱车赶往另一个试验站——环县试验站参观调研。环县试验站建站18年,试验站及其艰苦的环境不禁让师生动容,我们的老师、研究生为了科研,不畏风霜严寒,不畏艰难困苦,始终坚守在草业科学研究第一线,把自己最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科学研究,这种敢吃苦、肯吃苦的奋斗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也值得每一个人深思。环县试验站师生们更好地诠释了习总书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这句话”。

  四、景泰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景泰试验站-兰大农场教育实践纪实

10月16日,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的教师及学生党员50余人前往景泰进行参观学习,本次活动主要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进行红色革命根据地及兰大科研基地的参观学习。当我们来到人民公园,走过飘扬着五星红旗的小桥,来到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面前,徐向前元帅题写的“西路军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大字映入眼帘。时光追溯到1936年,在中农红军顺利完成会宁会师后,为完成宁夏战役计划,红四方面军两万余人,奔赴景泰,在景泰的14天里,红军战士与敌人开展战役12次,5个月的河西战役,绝大部分西路军战士牺牲和被俘,再加上条件艰苦,至1937年5月进疆的战士仅剩下400余人。而我们面前的纪念碑,就是用先烈们的热血写成,西路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将永远被时代所铭记,被人民所钦佩。

在兰大农场、兰医农场以及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景泰试验站,我们听取了试验站负责人朱祥清、武得礼及土地承包人的介绍,眼前展现着兰大人坚守奋斗的身影,那些已经成为历史的峥嵘岁月,处处呈现出兰大人顽强拼搏、奋斗进取的痕迹,震撼着每一位师生员工。师生们也看到了试验站破旧的建筑、兰大农场的残垣断壁,凝望着数千亩试验田或丰收或荒废,以及秋风中沙沙作响的包谷秸秆和迎风招展的党旗,似乎听到了战鼓的号角,期望着在这片原野上发挥涉农专业特长,大显身手建设西北,我们的确任重道远。

  五师生参加教育实践活动感言

  学院党委书记张大伟说,我们正处在一个特殊发展的历史时代,新农科和双一流建设的历史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我们的肩上,我们面临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必须以“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和“两个维护”为坚守,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提升理论素养、树立正确三观、改进工作作风、务求工作实效,保持思想上、政治上、能力上、行动上、作风上与时俱进,团结协作、不懈奋斗,努力成为更加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时代新人。通过革命精神教育、科学精神教育,是不断加强师生品德教育和敬业精神的好方式。

  院长侯扶江感谢师生们为庆阳站、临泽站等的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向师生们简要介绍了以任继周院士、南志标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奋斗在庆阳、临泽等野外台站的事迹,激励师生发扬科学精神,树立学科自信,并表示一定要把试验站建设好,把任继周院士、南志标院士为代表的草业学人坚守奋斗的精神传承下去。

  正处级辅导员雷晓云说,把党的理论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旗帜鲜明讲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红色革命精神、科学奋斗精神为主题的传承,既让师生了解野外台站现实情况,学习草业先辈们坚守奋斗的治学精神,又充分利用台站周边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使教育实践落地生根,激励着广大师生员工全力以赴为“双一流”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副院长、庆阳站站长沈禹颖教授向师生们介绍了庆阳站概况、发展历程、科研成果和示范推广工作。并陪同师生参观了苜蓿高效生产与养分重吸收机制、长期保护性耕作、草田轮作资源利用特征及果—草—畜耦合系统生产生态效应等试验样地,实地查看了实验室、饲养室、仪器设备和生活设施。她同时祝贺学院,祝贺庆阳试验站获得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并挂牌。她深情地说“庆阳试验站的今天是1981年以来两位院士的学术引领和奉献,前辈的坚守、同仁的努力,历任站长的付出和年轻一代不断加入的结果,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支持庆阳站,我们继续加油前进!”

  学院党委委员王锁民谈到,作为新农科安吉会议的参加者和给习总书记写信的代表之一,一定要做好草业科学专业“金专”、“金课”和“高地”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地生根和开花结果,早日培养出一批知农爱农的新型草学优秀学子,为新农科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奉献。他动情地说:“十分庆幸赶上了改革开放和祖国飞速发展的好时代,使我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兰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的教授。值此国庆70周年之际,作为涉农高校的教师,我们要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肩负起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多出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重任,为我国由农业大国早日迈向农业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观学习活动策划者、副院长范成勇说,组织这样的参观学习是坚持“两个传承”,加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地参观野外台站及周边红色教育基地,既能够让师生了解试验站发展现状,继承老一辈科学家奋斗精神,关注和支持试验站建设,同时,也能够接受革命精神的教育,不断提升师生党员的党性修养。

  张金林教授为师生们介绍六盘山隧道,全长9.5km,通过需要10min。该隧道是我国海拔2000m以上高原地区最长的公路隧道。2012年10月开建,2016年7月通车,打通青兰高速。开通之前走的是312国道的六盘山隧道,需要多走1.5小时。以前要经过这里必须上六盘山顶,得多走3小时,六盘山顶建有红军长征纪念馆。他慨叹祖国的建设成就,为革命先烈的大无畏精神所感动:“深秋的六盘山,天高云淡,层林尽染!84年前的1935年10月初,毛主席带领红一方面军主力翻阅六盘山,提笔写下《青平乐·六盘山》。今天我们一起来到了这片红色土地,重走长征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

  为组织活动做了大量前期工作的组织员王宣说, 组织这样的学习实践活动,是院党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的重要方式和重要内容。这次虽然由于工作走不开,未能与师生一同体验,但是,从大家纷纷畅谈心得情况来看是收获满满。院党委组织有力,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发挥充分,沿途的座谈交流、调查研究内容充实,值得认真总结。

  学院党务秘书张宏发说,这样生动的课程,给每个人许多教益。传承红色革命精神,传承科学奋斗精神,是组织这次主题教育实践的真正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位师生党员接受来自心灵深处的洗礼,提升修养,筑牢价值观的根基,以实际行动在各自工作、生活以及学习岗位上发光发热。忠诚执着,朴实勤劳,团结奋斗,开拓创新。

  信息院饶增仁老师说:“通过参加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组织的继承革命精神、继承科学精神的“双继承”“三聚三愿”深入学习实践活动,我内心受到了一次非常有积极意义的教育。我将在我的工作学习以更加饱满的干劲,力争为人民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通过这次活动,我亲历见证了草科院师生们立志高远、和谐团结、积极向上美好精神风貌。他们待人热情友善,工作积极主动,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新疆畜牧科学院草业研究所李莉老师深有感慨地表示,非常荣幸参加了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庆阳野外科学观测站揭牌仪式,听取了庆阳站站长沈禹颖教授给大家介绍庆阳站建站过程,发展历程及未来的规划,并前往试验地参观人工模拟降雨设备、根系生长检测仪、称重式蒸渗仪等大型仪器设备。实地考察了苜蓿高校生产与养分吸收机制,长期保护性耕作、草田轮作资源利用特征及果-草-畜耦合系统生态效应等样地,深深地感受到老一辈草业人能够高瞻远瞩,站在时代前沿关注草业发展。任继周院士开创性地建立了西北高原观测站,预测环境未来发展趋势、土壤空气环境与各种草类之间互作关系。借助野外科学观测站平台,让草业科学的发展更上一层楼。兰大草业人有忘我的工作热情,他们不辞辛苦常年在野外奔波工作,放弃许多与家人团聚的时刻,一心一意扑在科研工作上,把草业科学发展当作自己终生奋斗的目标。要以他们为榜样,在工作中保持更加饱满的干劲,为新疆草业科学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方香玲教授写到:面对祖国70岁生日,在西北大地、在兰大校园,在青春为祖国歌唱、为祖国奉献的真情告白声中,在新中国最美奋斗者95岁高龄任继周院士扎根西部、胸怀天下的坚守奋斗中,在继承革命传统、发扬科学精神的红色之路和野外试验站的实践学习中,深深感动和自豪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与精神魅力。面对未来,身为兰大教师,我会继续勤奋努力,以一代代兰大人扎根西部的坚守和担当精神为指引,以实际行动表达青年学者之爱国情怀,把对祖国的感激和热爱,抒写于科学研究之点点滴滴,奉献青春于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常生华老师向师生们介绍环县试验站过去、现在和未来,表达出对于草业学人艰苦奋斗精神的高度敬仰,对院党委组织这样有意义的实践教育活动表示感谢,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师生能够前往临泽、环县等试验站开展科学实验和实习,把兰大草业人的奋斗精神传承下去。

  临泽试验站负责人朱万合向师生们介绍了临泽试验站近几年的发展情况、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建设规划,介绍了这一年来学院在智能化建设方面的成就,欢迎师生指导工作,更欢迎更多的草业学人能够前往临泽试验站进行科学试验、实习。

  庆阳试验站负责人、临时党支部书记李峻成全程陪同师生参观试验站,向师生们介绍试验站发展情况及教育部野外科学研究站挂牌事宜,这位在庆阳试验站坚守34年的老党员,亲历了试验站发展变迁的每一个重要时刻,对试验站充满着感情,他的言行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师生。

  刘照辉老师感受颇深,写出【临泽行三感】

一感:如愿

三十年来,时常念叨去一趟临泽站,但一直未能成行。这次可是遇到了好运,有幸参加了由草科院组办的“环行野外试验站”活动,使得去临泽站的想法如愿以偿了。同时,更大的收获是,一到临泽站,就发现曾经的一片荒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一次体会了“匠心苦 新生态”的意义。

二感:激励

2014年曾走遍高台进行园林评定,那一年高台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此次再看高台园林,有了更大的发展。而更具激励是“中国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更加感受到了“前赴后继”的精神。

三感:给力

这次“临泽行”来源于学院发起的“环行野外试验站”活动,这一活动将更充分的体现出我们这个大团队的“认识”、“认同”、“了解”、“理解”、“聚合”、“开拓”和“发展”。因此,这是一项最给力的活动。

  青年研究员贾倩民向师生们介绍了临泽试验站智能温室、智能育种基地等的建设情况,展示了兰大草业人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手段和水平,体现出祖国建设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草业人追逐时间,抢抓机遇,时不我待、失不再来的科学奋斗精神,让师生们看到了学院发展美好的未来。

祁连山下,清水池边;

千亩良田,禾豆欣荣;

盐碱草原,芦苇麦冬;

牛羊结伴,鹊鹤栖息;

实时物联,科研佳境。

  青年教师石薇说:“对一个国家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可能会有很多种答案,比如经济能力、科学技术水平、人口、军事力量等等,但在我看来,对国家而言最重要的是团结,是全国人民心往一块儿想,力往一块儿使。听前辈叙述,50年代、60年代甚至70年代的人都很热血,我相信当时的大环境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身在当下的我们又如何保持对国家的热血呢?尤其是对那个红色年代越来越陌生的我们。想至此,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国家要花力气去修建革命纪念馆!虽然那个红色的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那段历史不能被忘记,纪念馆图文并茂展现了那个年代和当时的故事,在参观的时候我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第一次对那段历史有了深刻的感受。”

  研究生白荣写到:在陕甘边区,有许多年轻党员作出了不朽贡献,也有很多党员在二三十岁就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些都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体内热血的源泉。他们都有坚定信仰,如果说革命开始是在饿死与革命之间的选择,那么在革命道路上能意志坚定走下去就尤为可贵。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革命家对信仰真理的坚定,甘愿为信仰牺牲的精神让人敬佩。试验站上工作学习的师生也都是在自己岗位上的坚守奋斗,正是红色精神的传承,他们的吃苦耐劳与求真精神值得我学习。一路上,随行的老师给我们讲过去的故事,讲家乡的故事,讲身边的故事,言传身教,从一个个故事中感受到了他们坚定的信念,对祖国与家乡的了解与热爱,启示我要多了解自己的祖国与家乡,这是我们的根,是我们要奉献自己力量的地方。

  研究生王泽华说:“相比于庆阳试验站,环县试验站的条件很艰苦,理想中的研究生生活应该是实验室里操作各种试剂、仪器设备,但是因为专业限制,这里没有实验室,没有设备,他们跟牧民融入在一起,每天跟牛羊打交道,为大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虽然环境艰苦,但并没有人退缩,这就是兰大精神,“坚守、奋斗”被他们诠释得完美无瑕,我们草科院的研究生吃得了苦,做得了科研,我敬佩他们。南梁纪念馆是原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这里记录了革命前辈的真实事迹,让我最难忘的是红军使用的武器,正是用那些简陋的大刀、长矛、火铳,打败了国民党先进的武器,这就是信仰的力量,这就是党组织的力量,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走向光明。”

  研究生董万清感慨万千:“本次行程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体验,就学术方面来说,作为一名新生,第一次有机会参观学院的野外试验站,加深了对学院学科建设的了解,恰逢甘肃庆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揭牌仪式,让我对科研工作者为科学而执着努力的精神所撼动。现在的我是这个偌大群体中的一员,我该做的就是秉承这份信念,勇往直前,不断求索,始终如一。如果说学术教育是知识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学子的必修课,那么红色教育就是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名党员的必修课,也是每一个中国人一生的必修课。因而,此次学习实践活动中“缅怀先烈,南梁之行”的环节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最为重视的行程。生在新时代,长在红旗下,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奋斗,没有理由不去追梦。70年前,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70年后,新青年执笔墨,展英才。我们是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时刻准备着。”

  研究生蔺昶兴畅谈“真善美”:“我一直认为,一个民族,如果不尊重科学,就要体现为现实的贫困;如果不尊重哲学,就要体现历史的曲折;如果不尊重信仰,就要体现精神的贫瘠。信仰,是最崇高的信念,而信念又是催生理想的温床。如果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真正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坚定不移的信念而行,则一定能够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而红军的长征,也正践行着这样一种精神:以“真”为开始,以“善”为历程,以“美”为最终的追求。”

  坚守祁连山寺大隆生态监测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研究生刘宥延诚挚邀请老师同学们到试验站参观指导,她说:“老师们的经历和感受,庆阳试验站和环县实验站的老师与同学们多年的坚守和奋斗,南梁革命根据地老一辈革命党人的英雄事迹和精神,就像这秋天黄澄澄的银杏叶,在我心中烙下金黄的印记。作为草科院的一名研究生,这次学习和传承之旅,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知识,使我深切的体会到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国的今天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将更加美好’的意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牺牲和奋斗精神,新时代科学家们的不怕辛苦劳累的奉献精神激励着我不断前进。我想为更加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研究生王泽楠说:“参观了纪念馆之后,我深刻感受到我们党从无到有,经历艰难曲折无数,纪念馆内一幅幅生动的照片、资料,一幕幕场景,展示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在中华民族最紧迫需要的时候,致力于国家的自由民主、民族进步和繁荣富强,他们为民族解放作出了重大努力、牺牲和贡献,他们激励着一批又一批共产党员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 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解放前后生活变化的实物写真、新中国蒸蒸日上的图片展示、文字介绍,无声却有力地见证着中国的变化、人民生活的变化,更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坚定了继承光荣革命传统的信心。”

  研究生欧阳子凤写到:参观纪念馆的短短半天时间内,被诸位革命烈士舍生取义的精神所震撼。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同志,他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解放,默默奉献,不怕吃苦;而兰州大学草业学院实验站的师兄师姐们身上就具有这种精神,在极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专注实验,得到了很多优秀的成果,所以我觉得这次实践,对于我们农学专业的党员感触是极大的。希望多组织一些外出学习、参观活动,学习别人的经验,从而提高党员的认识。多创造一些机会,使新老党员有更多的交流和学习机会,从而更好更快地融入到党组织的大家庭中。

  研究生万依阳说,时代没有选择我们像革命烈士一样活的轰轰烈烈,但我们仍然要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就像在环县草地农业试验站的老师和学生们,虽然环境艰苦,即使每天在黄土高原上进行试验,但是他们还是在完成着试验站的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在路上。

  研究生薛鹏飞感触颇深:“环陇东红色实践之行活动于2019年10月8日早开启,10月10日中午结束,历时两天半时间,本次实活动横跨2个省区,8个地级市,21个县级行政区,总行程1300多公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够参加这次实践活动,我非常开心与激动。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内心也得到了升华,这对我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不能忘记先辈们为我们打下的江山,我们需要不断的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不断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现实需要,是答好新时代考卷的必然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穿党的革命、建设、改革全过程,是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前进的永恒主题和力量源泉,要时刻坚守共产党人的这一精神家园。通过参观学习,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神圣职责和艰巨使命。回去后要充分利用好这次教育活动,大力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品质,大力传承老区红色基因和光荣传统,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做一名合格的党员。”

  研究生汪红谈到:“非常有幸能参加学院组织的庆阳-南梁-环县学习实践活动,学习和收获到的东西远远比我预期的要多得多。一是实验站的发展和运行需要许多人的努力,甚至是几代人的积淀。参观我们学院最好的实验站是我报名参加此次学习实践活动的初衷。我们课题组也有一个实验站,深知实验站的不容易。庆阳站建站历史悠久,管理制度成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数代老师和研究生扎根于实验站,脚踏实地搞研究,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致力于使科学研究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作用。科学研究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才是有意义的研究。二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铭记先烈,珍惜今天的生活。我们不仅应该学习先烈英雄,也应该向身边的优秀的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保持谦虚,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自我。三是勤劳质朴的陕甘宁边区人民把勤劳、简朴作为家训,家庭的座右铭,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四是黄土高原风光让我一个南方长大的人觉得十分新奇。”

  研究生索南措对未来充满自信:“作为一名预备党员,作为一名草业学子,我的初心就是希望能学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用科学知识为祖国的草学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在来回的路上,我们经过了很多地方,有满原果树飘香,玉米金黄,也有树木葱郁,秋景宜人,但更多看到的是草地退化,水土流失,我深知我国草业发展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国家现在正需要草业学子大展抱负,报效祖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一定会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珍惜现在的生活,不断努力,在踏踏实实做事的过程中积累经验,练好基本功,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扎实工作,迎接挑战,朝着目标不断前进,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为祖国的草业发展不断努力。”

  研究生李妙善说:“一路上,我们一起唱红歌,拉家常,还有老师一路不辞辛苦的给我们讲当地的历史文化以及风俗习惯,不仅仅让我们长了见识,还让我们明白了许多的道理。在试验站,我们参观了试验场地以及同学们的住宿环境,虽然条件艰苦,但是老师同学们并没有因此而退缩,相反在艰苦的环境中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这种顽强不屈的科学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后来又去参观了南梁纪念馆,在那里我们认真聆听了讲解员给我们讲解了当年的革命故事,大家被先烈们的革命精神所感动,也明白了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更应该好好奋斗,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其中在回来的路上也发生了一点小插曲,有同学有浪费粮食的行为,大家看见了都很生气,觉得这种事情不应该发生在当代大学生的身上,我们是学农学的学生,都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更不应该发生这样的事。但是,相信通过这件事,同学们都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了这点,以后一定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

  研究生蔡文涌说:“2019年10月8日,我们和老师们一同踏上了庆阳-南梁-环县-的参观学习的道路。首先我们来到了庆阳试验站参加了揭牌仪式,参观了庆阳试验站师兄师姐们的各项试验,了解到他们各个试验的难点和重点,也能体会到他们为了科研,不辞辛苦,任劳任怨的科研品质。使我意识到了草学这个学科大有可为,很有发展潜力。第二天参观南梁红色革命基地,这里有传统的窑洞、红色文化、更是伟人思想光芒的绽放地。老师和同学们在烈士前再一次进行了入党宣誓,这时刻提醒着我们为什么入党,牢记自己入党的初心,时时刻刻做到像烈士们一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今,我们伟大的党已经走过了90多年的岁月,这必须要求我们要做到对人民的承诺以及实践始终如一。作为党员,我们应该勿忘自己入党时曾经宣誓的责任和义务。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矢志不渝,不忘初心。希望学院能够对我们进行更多的红色教育,领略先辈们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太多,要学习先辈们的精神,并运用到自己的科研实践中去。”

  研究生陈佳说:“在如火如荼的斗争岁月中,陕甘边党政军民用鲜血和生命培育和铸就了伟大的“南梁精神”,彪炳史册,光耀千秋。而环县试验站艰苦的环境不禁让我动容,我们的老师、师兄师姐们为了科研,不畏严寒险阻,不畏艰辛,把自己最好的年华都奉献于科学研究,这种敢吃苦、肯吃苦的奋斗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青年人学习,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习总书记曾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此次之行,让我更加懂得“坚守、奋斗”的深层含义,人生是不断的修行,不断的受苦,只有在历经风雨和苦难后的甜才是人世间最珍贵的、最鼓舞人心的。”

  研究生许蕾写到:“景泰的天空很蓝,当我们来到人民公园,走过飘扬着五星红旗的小桥,来到我们伟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面前,碑文庄严的刻着“西路军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印刻着我们先烈在那段岁月里抛撒的热血,而西路军的英勇也将永远被时代所铭记,被人民所钦佩;景泰的光能和矿产资源都很丰富,农作物面积较大,玉米,枸杞,红枣,梨是这里的主要作物。牛羊,家禽等规模养殖较为广泛,这里土地盐碱化较为严重,再加上全年降雨量少,为了解决本地农业灌溉问题,开展了景电一、二期高扬程提灌工程,形成了景泰特色的农业体系。我们参观了兰大一条山农场、兰大医院农场、兰州大学实验基地,基地实验楼墙体很旧了,房内却是朴素整洁,当我看到书架上书桌上发黄的期刊书籍,当翻开八几年研究工作者的笔记,我看到了那时科研人的勤勉与吃苦耐劳的品质,看到了他们对待科研的至真至美精神。感想最深的就是我们青年农业人肩负着责任,要去传承前人的优良传统,也要去努力创造更好的农业实验条件,熟理论,懂操作,能够有针对性的改善当地草业或者农业的状况。”

  研究生刘畅宇用几首诗词总结教育实践活动:

《张掖高台游红色教育心得——其一》

高台临泽二日游,

红色教育记心头。

主席教育心萦绕,

服务人民才最牛。

《张掖高台游红色教育心得——其二》

昔日烈士铁骨铮,

勇抗敌人革命赢。

振堂将军英名在,

惊退魑魅与魍魉。

《张掖高台游红色教育心得——其三》

草业建站始不易,

豺狼烈风黑云期。

草业子弟仍不惧,

势领风骚争第一。

《张掖高台游红色教育心得——其四》

忆叹先辈尤宏伟,

护我祖国山河美。

九零青年不能输,

扬我国威富民族。

  六、几点收获

本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内容丰富,行程数千公里,历经四省区十几个县市,拜谒多个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多处试验站、农场,前后参加的师生200多人,其中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支委就有40多人次,自建院以来四任院党委书记、四位党政班子成员参加了该项实践活动,组织了多次师生座谈会,沿途看望了部分校友并进行了座谈,实现了“传承革命精神,传承科学技术”“两个传承”的活动初衷,收到师生心得体会数十篇、感言或短语、诗词一百余条,达到了组织、凝聚、教育、实践、交流、建议、调研、提高等多个目标,也是“标杆院系”建设及“双带头人”工作室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党建工作、管理服务工作质量提升的重要实践。

(一)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党委书记张大伟主持研究实践教育线路、活动内容、活动方案、调研范围、座谈主题,并担任外出考察、实践临时党支部书记,全程参加并负责;侯扶江院长、沈禹颖副院长均全程参加了庆阳试验站的各项实践活动,考察试验站建设情况,研究规划学科发展未来,并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助力学院“双一流”建设。

(二)组织严密,事前准备充分。副院长范成勇全程担任临时党支部组织委员,每一次组织活动时间、行程安排、食宿安排、车辆联络及每地每天的天气情况等等均细致周到,组织落实得妥妥当当,为师生们提供了高质量管理服务;组织员王宣提前安排落实报名、参观学习地的联系等工作,细心又及时,体现出学院管理服务的高水平、高素质。

(三)临时党支部其他委员诸如宣传委员张宏发、纪检委员张金林、陈振江以及摄影黄文丽、贾倩民、石薇、旗手王泽华、王泽楠等同志,也都是各负其责,认真为师生服务;各试验站负责同志及做实验的老师们、同学们尽心尽力为实践活动的成功付出劳动,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

(四)历届院党委书记、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参与,为实践活动添彩。乔晨生、张天俊、雷晓云等老领导亲力亲为,不辞劳苦,发挥着老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动作用,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润物无声般地传承着学院优秀文化精神,激励着青年学子不断做好自己,沿着前辈在足迹勇往直前;

(五)师生们自觉行动,团结互助,互相关心,互相提醒,互相激励,是实践活动成功的基础。从师生们提出的许多良好的建议和意见来看,大家都把心思放在关注学院发展、关注学科建设上来,不论在行进途中还是茶余饭后、田间地头、红色基地以及座谈交流等各种条件下,都能够敞开心扉建言献策,或者谈笑风生介绍经验,或者讲述沿途风光体会祖国建设成就,或者同唱歌曲,展现出兰大草业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体现出团结拼搏的奋斗精神,这些都是可贵的精神财富,值得不断总结并发扬光大。

    文:张宏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