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赴阿拉善右旗荒漠植物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心得(二)

发布时间:2014-08-22 字体大小 T |T

818

早上8点从兰州出发,历经约11小时车程途经武威民勤来到阿拉善右旗自然保护区治沙站,一路上领略了荒漠独有的风光,看着眼前的绿色逐渐变得稀疏,植物的种类越来越少最终变成了一片黄沙,令人深刻的体会到大自然的无常变换。穿过雅布赖镇之后又经过了越一小时的车程,最终来到了治沙站。在治沙站的站长等人的热情招待后,我们晚上在治沙站住宿,结束了疲劳的一天。

 

819

早上8点半左右来到治沙站的梭梭田中,对春季以及冬季播种的梭梭田进行了调查。调查分为两部分,首先随机在田中取1m×1m样方,并对样方中的梭梭植株数进行计数。随后在所取样方中选取一株具有代表性的植株,对该植株的茎长、根长等特征进行测量,从而对该种状况下的梭梭生长状况有更好的了解。如果梭梭能够成功的在荒漠中扎根,就能有效的改善该处的环境,起到保水保土,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作用。在一上午的努力后我们成功的完成了事先预定的目标。下午我们来到了阿拉善右旗,短暂的休息后我们又来到了当地的梭梭林,并对围封9年的空白对照组的植物种类进行了调查。经过讨论之后我们选择使用5m×5m的样方对该区域的植被盖度等进行测量,希望能通过这种方法对人工及野生环境下生长的梭梭情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于此同时我们还对所遇到的植株种类进行了统计,希望之后能够统计出来。

尽管我们仅仅是来到了沙漠的边缘地带,但满目的凄凉景象仍会使人感慨,感慨大自然的壮丽与残酷以及在这种环境下仍能生存的植物的坚强。放眼望去黄沙弥漫的景象会使人的心灵更加平静。由于处在荒漠地区,环境并不适合植物的生长,即使是抗旱性极强的梭梭,仍有不少一部分由于缺水死亡,但也有许多在恶劣环境下能够茁壮成长的植株,梭梭的顽强生命力值得我们赞叹。在大自然面前一切都是渺小的,但渺小的存在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残酷的大自然中生存下来,这就是动物植物为什么会努力活下去吧。公路两旁盐爪爪多,越里面越少。

在烈日与高温环境下来到野外进行采样调查活动对我们的体力是不小的考验,即使不停的喝水仍然有缺水的感觉。

 

820

在经过充分的休息后,我们又赶赴当地的围封人工培育9年的梭梭林进行了采样调查,可以很明显的观察到该处的植被生长状况要好于未进行人工培育的围封9年梭梭林,该处的植被盖度更高,梭梭的密度更大。在对植物种类数量的调查中,我们借助了当地的植物图鉴来确定植物的种类,并通过这种方式认识了许多的植物,并对它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也是极大的收获。我们在测量的过程中,意识到之前测量盖度的方法精确度过低,对实验没有作用,于是我们决定对测量的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在讨论之后,最终选择了大致测量植株的覆盖的面积的方式估算植株的盖度,我们认为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盖度估算的精确度,使实验最后得到的数据更加的精确,更有参考意义。为了得到更加精确的数据,我们决定重新对之前所做样方的植株盖度进行估算,以使我们的数据更有代表性。在改善了方法后,我们得到了更加合适的数据,由此可看出,合适的方法也是科学研究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由于中午的气温过高,我们下午四点左右才出发,开始对野生梭梭林以及围封人工培育12年的梭梭林进行调查。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在梭梭附近有白刺等其他植物的存在,能够有效的固定水分,帮助梭梭的生长,而一旦梭梭生长状况良好,就能更好的改善周围的环境,使更多的植物得以生存。因此,建立植物之间的互助生存系统也是有重大意义的。想要改善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不能指望只通过一种植物的方式,而是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活系统,建立一个健康的生态循环,这样才能改善周围的环境。很快的,我们的调查结束了,在这次的实践活动中我们经历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我认识到野外实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几个数据,更重要的是学会科学的调查方法和建立正确的调查思路,培养自己的良好的科学研究的思维才是最重要的。在以后的生活、研究中,要学会多想多看多问,不能想当然也不能自以为是,要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找到合适的方法去弥补自己的过失。

总之,十分感谢张金林老师、赵祺师姐、韩庆庆师姐以及聂工这几天对我们的照顾,我们的调查能顺利完成离不开他们的帮助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