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学习之二
梁晓辉:第70条.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身体强壮、阳气不虚的时候,发汗、汗出之后并无明显的恶寒感,反而身体舒适。就像健壮的人,夏天汗出后神清气爽。
若体质虚、阳气虚的情况下,发汗、汗出之后,带走津液、热量,津液阳气更加损伤,就会出现恶寒或者较平素更明显的恶寒感。临床上遇到以汗出为主诉的患者,可以问汗出后是否有恶风恶寒。若有,则往往属于虚证、阴证。如林黛玉体质更常见。
发汗后,不恶寒,反而觉得热,说明阳气不虚、里热充盛,是阳明病里热证,故曰“实也”。胃家实,与调胃承气汤和胃气,让胃气恢复到和的状态。
胃是指里证的胃肠系统,通过和胃气达到让人体恢复内在的阴阳平和(不寒不热、不虚不实)的状态。
与调胃承气汤,并非一定是调胃承气汤证,还需要根据其他四诊情况来确定。
第94条.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
太阳病未解,表证仍然,当先解表或表里双解。
第12条有“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的说法。浮取候其阳,沉取候其阴。胡希恕先生认为“脉阴阳俱停”是脉浮取、沉取都停停当当的意思。冯世纶教授认为,停是调停的意思,脉象宁静安静,不是脉停搏。因为脉象宁静、从容和缓,说明阴阳自和,正能胜邪、祛邪外出,故而振栗汗出而解。振栗汗出就是战汗,临床常见正气恢复,以战汗形式达到汗出而表解。
脉浮取为阳,阳脉微者,不是脉微欲绝的微,而是浮取脉偏弱的意思,即脉浮缓或浮弱。先汗出而解,用桂枝汤先其时发汗的意思。
脉沉取为阴,阴脉微者,胡希恕先生认为是脉沉而缓弱。这说明病不在表而在里,下之而解。但并非一定是调胃承气汤证,还是要脉证合参,整体辨证论治。
版权所有 BET体育365投注官网 - 澳门bet356体育在线官网
0773-6790095(急诊科)、0773-6790161(预约挂号)
glzxyjhyy@163.com
Designed by 信息科.LNX | 桂ICP备18003305号
桂公网安备 450305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