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岳《景岳全书》之二
秦兵芬:我们今天继续学习《景岳全书》。
陈俊: “脾胃为养生之本”的学术思想内涵,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对脾胃尤为重视,多次明确提出“脾胃为养生之本”观点。
2.1 “五脏互藏”重脾胃
景岳在养生保健中特别强调整体观念,既要考虑脾胃 对他脏的意义,又要考虑其他四脏对脾胃的影响,因此《景 岳全书·杂证谟·脾胃》有: “脾胃有病,自宜治脾,然脾为土脏,灌溉四傍,是以五脏中皆有脾气,而脾胃中亦皆有五脏之气。此其互为相使,有可分而不可分者在焉。”
2.1.1五行互藏,土为核心 脾胃在五行中属土,张介宾有云: “所谓五者之中有互藏者…… 土之互藏,木非土不长,火非土不荣,金非土不生,水非土不蓄,万物生成,无不赖土,而五行之中,一无土之不可也。”( 《类经图翼·五行统论》) 土作为万物生成的根源,具有与其余四行互藏之属性,既可滋木生长、助火繁荣,又可促金生成、蓄水充盛, 肝、心、肺、肾之气血赖脾土运化生而成,四脏中均包含有脾气,因此言土为“五行互藏”之核心。脾为后天之本,因此脾在五行互藏中具有突出地位。
( 1) 运化水谷,布散精微,长养四旁 脾胃受纳饮食
物,化生水谷精微,而五脏六腑皆赖精微之滋养得以生生不息。正如张景岳所谓“凡五藏之气,必互相灌濡,故五藏之中,必各兼五气。”及“盖以脾胃属土,为水谷之海,凡五脏生成,惟此是赖者,在赖其发生之气运而上行,故由胃达脾,由脾达肺,而生长万物,滋溉一身。”( 《景岳全书·杂证谟·饮食门》) 。《景岳全书·杂证谟·脾胃》: “脾胃为水谷之海,得后天之气也。何也? 盖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原,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精血之司在命门,水谷之司在脾胃,故命门得先天之气,脾胃得后天之气也。是以水谷之海,本赖先天为之主,而精血之海,又必赖后天为之资。故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此脾胃之气所关于人生者不小。” 强调在生理上脾胃受纳运化水谷、滋养五脏六腑,精微得布,气机调畅,五脏通和,气血相顺,营卫不悖,周而复始,循环不己, 生生不息,生命旺盛,则益寿延年。
( 2 ) 升降气机,传输精微,沟通上下 脾胃居于中焦,赖脾升胃降布散津液、精微的功能正常运行,其他四脏才得以滋养。如《景岳全书· 呕吐》中云: “但得脾胃气和,则升降调而便自达”《景岳全书· 杂证谟·饮食门》亦有: “补中益气汤,乃东垣独得之心法。盖以脾胃属土,为水谷之海,凡五脏生成,惟此是赖者,在赖其发生之气运而上行,故由胃达脾,由脾达肺,而生长万物,滋溉一身。” 是在调和气机升降的角度论述补脾的意义,若脾胃升降功能障碍,则清气不升、浊阴不降, 气机逆乱,会导致脏腑气化不利,精微物质不能传输四旁,经脉、脏腑、四肢等失其濡养,造成生命活动障碍。
《景岳全书· 杂证谟· 脾胃》: “正以人之胃气即土气也,万物无土皆不可,故土居五行之中而主于四季,即此义也。” 脾胃居中央,运转四旁,长养四时,故言脾胃乃脏腑气机升降之枢,中气旺盛,则气机升降有权,气血生化有源,精气充足,精神矍铄,所以无病。
2.1.2五脏之邪,皆通于脾 五行之间不单存在互藏的关系,还有相克的关系,唯有五脏之气生化协调,才会使机体处于一种正常生理状态,当脏气衰或生克制化失常时,就会产生诸多疾病。《景岳全书·饮食门·述古》中言: “脾病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脾既病,则不能与胃行津液,故亦从而病焉。大抵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脏之气不生。” 又有“脾病则下流乘肾,土克水,则骨乏无力,是为骨痿,令人骨髓空虚,足不能履地,是阴气重叠,此阴盛阳虚之证。”故言脾病则伤五脏。《景岳全书·饮食门·论治》曰: “怒气伤肝,则肝木之气必侵脾土,而胃气受伤,致妨饮食。此虽以肝气之逆,然肝气无不渐散,而脾气之伤,则受其困矣,此所以不必重肝, 而重当在脾也。”此它脏伤于脾也。
2.1.3 调脾胃以安五脏 张氏认为五脏中皆存脾气,一旦脾胃受损,其他四脏则会受到影响,因此凡能调五脏邪气 之药皆可调和脾胃,进而张氏提出“调脾胃以安五脏”的养 生保健思路,正如“脾胃有病,自宜治脾,然脾为土脏,灌溉 四傍,是以五脏中皆有脾气,而脾胃中亦皆有五脏之气,此 其互为相使,有可分而不可分者在焉,故善治脾者,能调五 脏,即所以治脾胃也; 能治脾胃,而使食进胃强,即所以安五脏也……是以脾胃受伤,但使能去伤脾者,即俱是脾胃之药……且诸药入口,必先入胃而后行及诸经,若妄用相妨相碍 等物,亦岂有既入其腑,能不先犯脾胃而竟走他脏者乎”。正所谓防病治病之药物先入脾胃,还根据阴阳互根理论,在东垣温补为主的同时,兼顾养阴为治疗大法,固 护脾胃。脾胃气强则身体转愈。
2.2养生治病顾脾胃
2.2.1 脾胃调和则无病,虚弱乃病机关键 脾胃气强且脾胃调和,不乏生生之气,则卫气营血充盛,身体强健不易病。 若脾胃气虚,精气化生乏源; 若脾胃失调,气机升降障碍,均会导致疾病发生。因此,《景岳全书·脾胃·述古》: “若胃气不虚,虽有病者,不攻自愈,故中医用药亦常效焉。观夫藜藿野人之病,尝不药自愈可知矣。故曰: 治病不察脾胃之虚实,不足以为太医。”故言脾胃气强则不易生病。《景岳全书·饮食门·述古》又有: “王节斋曰: 人之一身,脾胃为主,胃阳主气,脾阴主血; 胃司受纳,脾司运化,一纳一运, 化生精气,津液上升,糟粕下降,斯无病也。人惟饮食不节, 起居不时,损伤脾胃,胃损则不能纳,脾损则不能化,脾胃俱损,纳化皆难,元气斯弱,百邪易侵,而饱闷、痞积、关格、吐逆、腹痛、泻痢等证作矣。”由此可见,脾胃虚弱乃发病病机,凡无论治病养生均应以脾胃为主,顾护脾胃之气。
2.2.2 病后补脾胃促运化、行药力 张景岳十分看重胃气的作用,一般来讲,胃气指脾胃之气,是功能的体现。未病先防为养生,病后恢复亦为养生,故促进脾胃运化之力、促进胃气行药力乃养生之关键。正如《景岳全书·饮食门· 论治》曰: “病后胃口不开,饮食不进者,有二证。盖一以浊气未净,或余火未清,但宜以小和中饮加减主之。一以脾胃受伤,病邪虽去而中气未复,故或有数日不能食,或旬日不能开。”治病过程中更要顾护脾胃,因药物及饮食先入于胃,在胃中将有效成分、营养物质消化吸收、传输布散,中气强盛则药力易行,故《景岳全书·杂证谟·论治》有云: “且凡欲治病,必须先藉胃气以为行药之主,若胃气实者,攻之则去,而疾常易愈,此以胃气强而药力易行也。胃气虚者, 攻亦不去,此非药不去病也,以胃虚本弱,攻之则益弱,而药力愈不能行也。若久攻之,非惟药不能行,必致元气愈伤, 病必愈甚,尽去其能,必于死矣。”
2.3根据胃气,酌其预后 张景岳认为只有当脾胃健运才能化生充盛的元气,以抵御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而一 旦脾胃虚损则会导致诸病丛生,脾胃虚弱为疾病发生的根本病机。张景岳有云: “脏腑、声音、脉候、形体,无不皆有胃气,胃气若失,便是凶候……故凡欲察病者,必须先察胃气,凡欲治病者,必须常顾胃气,胃气无损,诸可无虑。” ( 《景岳全书·杂证谟·脾胃》) 由此可见,脾胃之气充盛是机体健康的有效保证,也是养生的重要因素,脾胃虚弱则会导致机体产生疾病。
3 固护脾胃的养生方法
人自出生后,既由脾胃纳运饮食物,化生气血营卫,以 保养身体,增进健康,故调补脾胃关于养生功不可没。正如
《景岳全书·杂证谟·脾胃》中言: “盖土性厚重,而轻薄者少胃气,土色苍固,而夭嫩者少胃气,是可知土气为万物之 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衰,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故擅养生者必当固护脾胃。
2.1 慎 饮 食
凡饮食生冷、饥饱无常、过食肥甘厚味者,皆可造成脾胃损伤,而脾胃既损,运化无力,又致诸生百疾。如《景岳全书·杂证谟·饮食门》云: “凡失饥伤饱,损及脾胃,多令人胸膈痞闷,不能消化,饮食少思,口中无味,或嗳气吞酸, 神体困倦,此皆脾气受伤,中虚而然” 又“若待受伤,救之能无晚乎? 此脾胃之伤于寒凉生冷者,又饮食嗜好之最易最多者也。故昔有柳公度者,善于摄生,或问其致寿之术, 则曰: 我无他也,但不以气海熟生物,暖冷物,亦不以元气佐喜怒耳。此得善养脾胃之道,所以便能致寿。”( 《景岳全书杂证谟· 脾胃》) 因此,顾护脾胃之气实乃养生之要也,伤脾胃多以温补之法调之,以防寒凉伤胃,正如《景岳 全书·杂证谟·饮食门》: “凡大吐大泻之后,多为腹胀,若但外胀而内不觉胀,或恶闻食气,不欲饮食者,皆脾气大虚之候,速宜用前温补诸法调治之。”
3,2畅情志
脾主思,凡忧思抑郁等因素皆易伤脾土,脾胃又为气机升降之枢,故情志致病可导致气血化生障碍,气机失常,而百病由生矣。景岳有云: “夫人孰无思? 而苦思难释,则劳伤至此,此养生者所当戒也。然思本伤脾,而忧亦伤脾。” ( 《景岳全书·杂证谟·虚损》) 。由此,张景岳提出“中兴”的养生思想,认为“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 《景岳全书·传忠录·中兴论》) ,其中“修理”的含义在于顾护中气,以脾胃为先,精血同养,形神合一,在身 体与情志上共同达到养生的目的。
3.3适劳役
劳役过度会损伤人体肢体肌肉,然脾主肌肉,过劳则伤 脾气,而脾气虚弱又会所致导致肌肉痿软、四肢怠惰,引发
疾病。如《景岳全书·杂证谟·劳倦内伤》中云: “有因积劳饥饱,致伤脾肾,则最易感邪” 及《景岳全书·杂证谟医·脾胃》中: “盖脾胃之伤于外者,惟劳倦最能伤脾,脾伤则表里相通,而胃受其困者为甚。脾胃之伤于内者,惟思忧忿怒最为伤心,心伤则母子相关,而化源隔绝者为甚,此脾胃
之伤于劳倦情志者,较之饮食寒暑为更多也” 。
秦兵芬:张介宾宗前人之说,根据“五脏互藏”理论,提出“调脾胃以安五脏”和“调五脏以安脾胃”的治疗原则。亦特别注重防微杜渐的养生原则,尤为重视后天脾胃的生理作用,类“然则后天之养,其为在人,可以养生家而不以此为首务乎! ”( 《景岳全书·传忠录· 天年论》) 的相关论述诸多,并首次提出了“脾胃为养生之本”理论。张介宾对养生重脾胃 思想的贡献可与补土派创始人李杲相提并论,为后世研究“脾胃为养生之本”理论奠定深厚基础。
版权所有 BET体育365投注官网 - 澳门bet356体育在线官网
0773-6790095(急诊科)、0773-6790161(预约挂号)
glzxyjhyy@163.com
Designed by 信息科.LNX | 桂ICP备18003305号
桂公网安备 45030502000199号